约翰-奎尔奇:中国商学院要保持创业精神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3-04-14 21:41:31
来源:

担任美国、英国12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在50多个国家的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机构担任过咨询顾问、研讨会主席和发言人,并曾出任伦敦商学院、哈佛商学院等顶尖商学院的院长,约翰·奎尔奇(John A. Quelch)的履历是其在商界和学界都拥有较大影响力的缘由。

不过,这样的成功人士还有着“柔情”的一面。如同他当初作出前往中国担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微博]副院长兼教务长的决定那般重要,两年任期结束后,奎尔奇因为家庭的原因,决定回到美国以便和妻子一同能更好地照顾家人。

离开中国,奎尔奇当然是不舍的,这从他日后还将会与中欧保持“特殊”的联系亦不难看出。回到哈佛商学院任职查尔斯·爱德华·威尔森工商管理教席教授的奎尔奇,在今后还将同时担任中欧国际管理学特聘教授、国际顾问委员会外方主席和学术委员会主席。

“我将会尽最大努力,并与苏里达(Schütte Hellmut)教授(新任中欧管理学特聘教授、副院长兼教务长)通力合作,继续推动中欧管理学院课程获得更多认可。”奎尔奇饯别时深情地说道。要知道,奎尔奇的一大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教学资料的丰富与不断创新的教学法。

保持创业精神

回到美国的奎尔奇,依然对在中国的一切记忆犹新。“大多数中国人的工作理念令我印象最为深刻,他们明白现在是历史上非常特殊的时刻,他们愿意并且能够抓住机会去追求梦想,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和团体。”奎尔奇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回忆。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奎尔奇为自己担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国际管理学特聘教授、副院长兼教务长感到荣幸。因为他不仅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管理教育新的中心这一形成过程中的一员,还见证了中国优秀商学院的成长。在他眼里,在创立18年后的今天,中欧已经从一个新生儿转型为管理专业的学院机构。

经过深入地在中国展开教育管理工作,奎尔奇对中国商学院的体制与管理显然有了更深的体会。“它(中欧)尽管还有不成熟的地方,但没有陷入官僚主义,这点是最幸运的,”奎尔奇指出,“中国商学院要保持着创新和创业社区该有的精神,不断萌发新的想法,让企业家在这里学习如何成功,并拓展他们的业务到新的阶段。”

而让奎尔奇感到最为满足的工作部分就是努力地提供新的想法,并且这些新的想法被中国同事接受和最终落地实现。“在一个机构里被允许积极地创造差异,没有比这更令人感到快乐的了。”奎尔奇说。

作为新兴市场,中国在管理教育方面是一个后来者,但这些年中国商学院积极跻身全球优秀商学院行列的努力有目共睹。10年前,全球TOP 100商学院的排名中几乎看不到中国商学院的身影,而在2012年,在同样的榜单中,中国商学院所占份额已上升到9%。

“改变一些人好过给许多人颁发证书”

如今,这一新兴市场被越来越多国际知名商学院视为发展的要地,这从美国、欧洲商学院陆续来中国市场开设分校或是联合办学的举措中不难看出。中国商学院在本土也遭遇越来越多竞争者的挑战。

如何凸显并保持自己的优势?“中国商学院要不懈地致力于质量和高标准的要求。不要担心你有多少学生,真正要担心的是你对学生发展产生的影响。改变一些人好过给许多人颁发证书。”奎尔奇的建议一针见血。

当然,挑战与机遇永远是并存的。当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将这一新兴市场视为重点开发的潜在市场时,也意味着,基于中国本土市场的经验之道的重要性,这为中国商学院提供了一个超越西方商学院的领域。

正如奎尔奇所说:“国际商学院无法比拟中国优秀商学院的地方在于后者立足中国的深度。如果能为中国的深度与全球的广度之间提供一个独特的平衡,那无疑是能胜出的。”

对于中国市场广大的商务人士而言,面对越来越多的选择,如何作出正确的决定,奎尔奇也给出了建议:“你选择的商学院将永久地留在你的简历上,所以要选择一所能让你准备得最好的商学院,不只是在知识和技能上,还有在获取事业的机会和资源网络上。虽然目前许多中国人到美国就读商学院,但如果他们选择中国的商学院,我想他们能获得更多中国最好的商业资源。”

同时,奎尔奇强调,作为商学院,如同任何其他的服务机构一样,必须努力超越而不仅仅是满足客户的期望。商学院对学生的责任,就是让每个加入的学生能够被这里的经历影响和改变,让他们拥有对过去不敢期望的目标的信心。

>更多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各地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社会与法 | 社会万象 | 奇闻轶事 | 娱乐热点 | 明星八卦 | 综艺新闻 | 影视快讯 | 楼市资讯 | 地产要闻 | 地方特色 | 美食营养 | 美食助兴
车界动态 | 新车上市 | 购车指南 | 体坛要闻 | 篮球风云 | 国际足球 | 中国足球 | 理财生活 | 创富故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皖ICP备09015033号  无国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Powered by 无国界新闻   © 2002-2024 无国界新闻网 Inc.